English

繁荣先进文化 满足人民需要

2000-09-12 来源:光明日报 韩庆林 姜成洲 我有话说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新时期人民群众的这种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发展性和自主选择性的时代特征。适应新特点,满足新要求,文化建设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1、唱响主旋律,弘扬主文化,始终不渝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表达国家意愿根本利益的主导文化。邓小平理论当之无愧地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应该唱响的主旋律文化。这是历史的选择。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当前,无论在理论界、教育界,还是在新闻出版界、文学艺术界,都强烈地表现了主旋律的文化取向,表现了反映国家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这种主导文化,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创造和实践创造提供着崭新丰富的文化资源。

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根本方针。

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一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我们这些年的最大失误是忽视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里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是“物质文明的‘硬件’搞好了,精神文明的‘软件’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带来了负效应,格调低下、庸俗下流,甚至宣扬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封建迷信等内容的文艺作品时有所见。这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经济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种文化是以享乐主义、物欲主义为基调的,是以损人利己为价值准则的,即使它是依托于发达的经济水平的,它也不能成为人类效法和追求的文化目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健康的、科学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推动历史前进的文化。我们共产党人代表的先进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代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尤其强调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3、坚持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趋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趋向。文学艺术的这种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来伟大历史的转折。来自解放区的作家,以先进的世界观透视自己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以共产主义的理想点燃创作的激情,以各种文艺形式,回顾革命的历史,描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读者树立起一大批崇高英雄的群像。这些文学作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去照亮壮美的生活和人生,从而给广大读者以精神境界的鼓舞和升华,召唤人们去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是引导人民精神向上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文学,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的全部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写出了不少反映改革开放、倾诉人民心声的好作品。但是,在商品大潮中,文艺创作上的世俗化现象泛起。有的作品为哗众取宠,庸俗化情节泛滥;还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作品,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文学写作与艺术表演的个人化现象也值得深思。这样浮躁的创作心态产生的作品必然是庸俗的,短命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多出精品力作,才能带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